We always strive for excellence and are tolerant to diversity
中新網南京 10 月 16 日電 ( 記者 申冉 ) 15 日,中國數字景觀*研討會在東南大學召開。會上有關中國推進海綿城市發展的論題,受到與會業界專家學者廣泛關注。記者在會上獲悉,正在南京試點的一條海綿生態路——天寶街,經過三年的監測數據顯示,該路段就地削減地表徑流九成以上,大部分雨水用以就地灌溉道路綠化,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城市內澇問題。
近年來,城市內澇災害廣受關注,無論是在發達*還是在發展中*,城市化進程的加劇讓城市地下水環境問題變得日益嚴重。
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主任、東南大學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成玉寧在發言中表示," 積澇和缺水 " 已成為城市道路水環境兩極化的典型問題。
?
2016 年 7 月 7 日南京突降特大暴雨,雨后 5 小時天保街周邊及生態路路面對比。監控圖 攝
作為南京天寶街海綿工程主要設計人,成玉寧介紹,天保街的海綿生態道路示范段長 600 米,從完工以來,就一直通過物聯網及傳感器技術進行 24 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控,所有區域降水量、雨水收集量和土壤含水量等海綿績效數據,均由物聯網通過電腦、手機和 APP 客戶端實時傳輸到科研管理人員終端。
" 三年的監測數據顯示,在 2016 年 7 月 7 日南京突發特大暴雨期間,天保街附近多條城市道路因嚴重積水而導致交通中斷,但天保街并無積水現象。" 成玉寧告訴記者,在小到中雨量的情況下,試點路段能夠實現降雨的全部就地消納,地表徑流控制率達 100%;在暴雨到大暴雨情況下,也可實現 90% 以上的降水就地消納,并有效發揮徑流峰值削減效果;在極端特大暴雨情況下,超出設計滯留量的雨水可在經溢流管排出。
同時,該示范路段三年來的年均收集利用雨水近 5000 立方米,年均雨水資源利用率近 50%,可基本滿足路段綠化帶灌溉用水需求,每年可節約近十萬元的用水和人工費用。
不過,成玉寧也提出,城市道路的海綿系統需根據所在位置的環境、降雨量、和水系土壤特征等進行專項設計,即使是同一個城市內,不同路段也有不同要求及應對措施," 跨國經驗,乃至于跨區域、跨城市經驗都不宜簡單套用。目前中國的海綿城市建設仍處于探索期,海綿城市的實踐,應穩步推進、因天地制宜。"
記者了解到,自 2014 年住建部印發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》以來,全國陸續有近 30 個海綿城市確定為建設試點,其中包括江蘇南京市。經過近三年的部分路段試點,南京于今年 9 月通過了《南京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》,該規劃意味著南京海綿城市建設進入全速期,從小范圍試點向全市范圍推進。
根據該規劃,南京將綜合采取 " 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 " 等措施,預計將 75% 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到 2020 年,該市建成區 20% 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;到 2030 年,城市建成區 80% 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。